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管理天地

  • 双元视角下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研究

    张妍;王菲;黄绮煜;

    本文以2012—2023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创新短板,从“持续-平衡”双重维度探析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ESG绩效的赋能效果。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持续战略能够显著促进企业ESG绩效,而技术创新平衡战略与ESG绩效呈倒“U”型关系;多元化经营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持续战略对ESG绩效的正向作用;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论可知:在宏观层面,在创新驱动政策贯彻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战略对ESG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且技术创新平衡战略与ESG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中观层面,制造业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持续性对ESG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且技术创新平衡战略与ESG绩效倒“U”型关系的阈值增加,而非制造业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持续性对ESG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在微观层面,当企业董监高具有海外背景时,探索式创新持续性对ESG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董监高不具有海外背景时,利用式创新持续性对ESG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

    2025年04期 No.203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人工智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路世昌;刘晓兰;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绿色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各国共识。本研究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推动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分析揭示,人力资本结构在人工智能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中起到积极调节作用,且人力资本结构越好,调节效果越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创新效应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效果不明显;非国有企业的表现优于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新效果最为突出。

    2025年04期 No.203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郑贵华;高鸿杰;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数字化如何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系统考察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显著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降本增效,具体表现为供应链效率提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而为绿色转型提供关键驱动力。异质性分析揭示,该促进作用在国有控股企业、高研发强度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以及供应链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5年04期 No.203 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金融理论与实务

  • 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否发挥“链主”效应——来自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

    夏天添;汪达;王慧;

    数字经济时代,“链主”企业效能释放机制已成为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转型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理论框架,聚焦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链主”企业群体,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与组态分析方法,系统揭示数字供应链金融赋能“链主”企业价值创造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优化链内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升“链主”企业并购整合绩效,进而形成“数字赋能-资源整合-价值增值”的良性循环;“链主”企业通过构建数字信用共享平台,实施供应链金融反哺机制,有效降低链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产业链价值共创;研究进一步揭示“链主”企业的财务韧性构成效能释放的核心要素,其中链内并购虽非增强财务实力的唯一路径,但通过案例分析证实,其可使资本周转效率提升,成为最有效的短期强化手段。

    2025年04期 No.203 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经济韧性与农民共同富裕

    詹晶;管建国;

    针对农民共同富裕水平亟须提升的现实,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两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农业经济韧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这一效果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效应及农民收入不平等缩减效应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非粮食主产区、高教育程度组及非政府帮扶组的农民总收入增长效应及农民收入不平等缩减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农业经济韧性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重要中介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实行差异化纾困帮扶行动是进一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支撑。

    2025年04期 No.203 5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产业经济

  • 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余姗;唐文静;欧瑞发;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增强经济韧性。本文基于中国地市级层面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双向固定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具体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产业集聚、多样化和专业化集聚均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具有区域差异,东部与西部地区通过积极推动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增强经济的韧性,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能力相对较弱。中介机制效应表明,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规模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

    2025年04期 No.203 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字经济发展与营商环境优化

    韩家彬;陈世龙;魏文斌;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关键支撑,对提升开放质量、激发投资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营商环境优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及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促进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增强市场主体政策反馈效率,为政府实施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改善营商环境。

    2025年04期 No.203 8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财政与税务

  • 财税激励政策能抑制企业的ESG“漂绿”行为吗?

    马凌远;马爽;

    ESG“漂绿”不仅会误导公众和投资者,也会对国家经济绿色转型造成严重阻碍,如何对企业ESG“漂绿”行为进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系统考察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税激励政策能够显著抑制企业ESG“漂绿”行为,相比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财税激励政策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增加投资者关注,最终抑制企业ESG“漂绿”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规模较小、融资约束较高和制造行业的企业中,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2025年04期 No.203 9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三农问题

  • 数字经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基于农村土地流转分析视角

    李志翠;陈幼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本研究首先构建农村产业融合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且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从空间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呈现“西部引领”特征(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从发展阶段来看,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

    2025年04期 No.203 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本刊稿约

    <正>《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我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双月刊。其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与时俱进,为培养经济建设人才服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教师、经济工作者、科研人员(研究生)踊跃投稿。本刊兼收并蓄,凡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来稿将按质录用,优稿先用。特别欢迎知名专家学者在本刊发表真知灼见,对于优秀稿件,本刊将在时间上、编排上给予特殊优惠待遇。

    2025年04期 No.203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来稿须知

    <正>本刊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的高校学报,并从首届起即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为方便作者按《规范》要求来稿,减少反复修改的麻烦,特拟以下须知敬告作者。1.来稿应有如下完整结构:1)题名(中、英文)。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中、英文;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3)摘要(中、英文;100~300字)。4)关键词(中、英文;3~5个)。5)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其中汉民族可不注,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亦可选择不注)。

    2025年04期 No.20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