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产业经济

  • 数据要素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的经验证据

    明翠琴;彭宏亮;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着力点,其培育与发展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2006—2022年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平台开放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水平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创业活力激发是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影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揭示,公共数据平台开放的促进作用在区域要素禀赋较高和城市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而在要素禀赋较低和城市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则效果有限。

    2025年05期 No.204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晓丹;康晓漫;刘达;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劳动资源配置是否随之优化,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专利引用信息捕捉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系统考察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促进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机制分析揭示,就业需求创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是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促进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特征方面,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显著提升劳动配置不足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在外部环境方面,其对高科技行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作用更为明显,并且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的设立,能进一步增强数实融合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揭示了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推进数实融合与优化劳动资源配置提供了政策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韧性——来自“宽带中国”政策的经验证据

    胡振华;杨敏;董巧杰;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经济韧性已成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机制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加速金融集聚三条路径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显示,网络基础设施的经济韧性提升效应在东部地区和高行政等级城市更为显著。本研究为理解数字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经济稳定功能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2025年05期 No.204 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管理天地

  • 人工智能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赋能效应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证据

    龚静;石桂铭;李晓娟;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与持续拓展为企业注入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引擎。本研究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与词频统计方法,定量测度了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指数,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研究该技术应用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重构-智能创新迭代-知识生态演进”的三维协同驱动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路径;异质性分析显示,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且对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竞争环境企业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人工智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有助于今后产业政策与企业决策的制定调整与效应评估。

    2025年05期 No.204 4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政府干预与企业技术创新:一个演化博弈分析框架

    陈雁;黄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政府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企业为了骗取政府补贴采取“虚假创新”等策略性行为,导致政府干预效果未能充分体现。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两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政府干预策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选择机制,并运用演化稳定策略分析与数值仿真方法,比较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两类政策工具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的时机与政策工具选择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若政府对“骗补”行为惩罚不足,企业更易出现“逆向选择”;而当企业预期技术创新能够带来显著利润时,财政补贴政策才能有效激励其开展实质性创新活动。

    2025年05期 No.204 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ESG表现、绿色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

    张鲜华;汪子任;张宏蕾;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而提升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机制检验表明,良好的ESG表现通过促进绿色创新,进而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公司治理维度,企业在环境维度和社会维度的良好表现与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正向关联更为显著;对于国有性质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来说,良好的ESG表现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显著。

    2025年05期 No.204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区域经济

  • 中国城市创新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组态路径——基于动态QCA分析

    张海丰;何永根;郭伟康;

    在全球科技创新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与中国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城市作为创新要素集聚与扩散的核心载体,其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与动态演化直接关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城市联合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创新网络,并引入动态QCA方法,从时空耦合视角探究城市创新集聚的演化路径与组态逻辑。研究发现,城市创新网络中核心城市呈现“东部沿海中心-中西部扩散”的时空演变特征,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大散聚、小集聚”的区域差异;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资源与环境通过多维度协同演化共同驱动创新集聚,其中创新环境的基础支撑作用更为关键;高创新集聚度城市多属于“创新人才-环境驱动型”。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我国城市创新集聚水平和国家创新系统的整体效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2025年05期 No.204 8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三农问题

  • 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廖若凡;陈正涛;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乡村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系统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正向促进效应;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粮食产区异质性和分维度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农业产业集聚是其间的重要作用途径;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提升,其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倒“U”型的门槛效应特征。

    2025年05期 No.204 10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经济法苑

  • 多元解纷视域下商事调解的法治化路径

    哈书菊;王晓晨;

    商事调解是多元解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化建设应当在立足调解活动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兼顾多元解纷体系的实践需求。当前,我国商事调解仍存在法治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规范化的商事调解在我国缺少实践经验,加之当前商事调解存在立法空白,导致商事调解立法面临基本范畴不清、体系化难度大、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阻碍。多元解纷体系的建设为提升商事调解法治化程度提供了契机,因此,应当坚持以立法为引领,厘清商事调解的基本范畴,把握好商事调解在多元解纷体系中的定位,加快促进我国商事调解同国际接轨。

    2025年05期 No.204 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来稿须知

    <正>本刊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的高校学报,并从首届起即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为方便作者按《规范》要求来稿,减少反复修改的麻烦,特拟以下须知敬告作者。1.来稿应有如下完整结构:1)题名(中、英文)。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中、英文;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3)摘要(中、英文;100-300字)。

    2025年05期 No.20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本刊稿约

    <正>《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由我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双月刊。其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与时俱进,为培养经济建设人才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教师、经济工作者、科研人员(研究生)踊跃投稿。凡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来稿,本刊兼收并蓄,按质取用,优稿先用。特别欢迎知名专家学者在本刊发表真知灼见,对此,本刊将在时间上、编排上、稿酬上给予特殊优惠待遇。

    2025年05期 No.20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